各地已建和待建平臺設計上是采取獨立對接海關或者商用通道方式,各自平臺接口標準不統一,接口通用性低、設備設施運維難度大,推高各地平臺運營方與海關的運維壓力和成本,單獨升級地市平臺為自治區級平臺存在產權不清晰、責任不明確、運維不及時的弊端,影響跨境電商平臺公共平臺的服務性和高效性。
各地已建平臺建設內容包含業務全鏈條,其中后端公共服務部分占比大。新建待建平臺啟動建設,還需要重復投入建設公共服務部分,導致運營方精力分散,無法聚焦在商務平臺業務經營上,不能專注提升商務平臺運營效益。
各地獨立平臺形成數據孤島,數據無法匯聚形成集聚效應,為政府、監管部門提供多維度的風險分析、效能評估、輔助決策等功能,缺乏集約化管理能力。
跨境電子商務統計分析系統以申報清單、平臺數據等為基本依據,完善跨境電子商務交易主體信息、電子合同、電子訂單等標準格式及跨境電子商務進出口商品簡化分類標準,建立規范、全面的跨境電子商務統計制度和監管制度;利用智能系統功能匯集平臺商品交易、金融支付等數據交換匯聚和分析處理,逐步建立多層面、多維度反映跨境電子商務運行狀況的綜合指數體系。
根據統一的業務標準對一定業務范圍內的數據進行多維度統計分析,對各類平臺商品交易等海量數據進行分析處理運用,通過建立跨境統計分析體系,統計省內跨境電商進出口貨物總體規模,摸清跨境電商進出口貨物在整個進出口貿易活動中的份額及其發展情況,研究建立相應的統計標準,形成跨境電商進出口貨物統計制度框架,為最終建立科學規范的跨境電商進出口貨物統計制度提供經驗,為政府監管和企業經營提供決策咨詢服務。
跨境電商數據交換系統為地方電子口岸提供與電商企業、物流企業、支付企業、地方節點、海關監管系統等之間的數據交換。
廣西跨境電子商務公共服務平臺既要支持與廣西欽州、廣西北海、廣西憑祥等三級節點的跨境電子商務業務數據交換外,還要支持與廣西憑祥(廣西郵政)、南寧綜保區、南寧南大門等三級節點業務數據的申報與傳輸功能。
本平臺為參考廣東、浙江等建設經驗,結合廣西實際情況,按照“統一平臺、公共服務、集約管理”的原則,在符合監管要求、節約成本的前提下,以廣西國際貿易“單一窗口”為基礎、服務于全區的跨境電商公共服務平臺。
自治區級平臺與海關總署數據中心、南寧海關數據分中心、國家單一窗口等平臺進行對接,負責申報、監管等政務服務;各試點城市平臺負責商務、卡口控制、分揀線控制、保稅倉儲等輔助平臺建設。保障了全區各試點城市公平、便捷地時間統一接入、統一申報、數據統一落地,管理效率高;投資小,運維難度小,業務問題能得到及時響應;兩級平臺權責及分工明確。
電商企業通過廣西跨境電商公共服務平臺進行訂單、運單、清單等申報, 海關對申報信息進行審核。
物流企業通過廣西跨境電商公共服務平臺進行運單等物流信息的申報,供海關跨境業務部門對相關業務進行查詢、審核、管理等。
電子支付企業通過廣西跨境電商公共服務平臺進行支付信息的申報,供海關跨境業務部門對相關業務進行查詢、審核、管理等。
“單一窗口”跨境電商公共服務平臺于2020年11月完成部署上線,隨后在憑祥綜合保稅區開展試運行準備工作。2021年4月17日憑祥綜保區的園區服務平臺成功接入“單一窗口”跨境電商公共服務平臺,憑祥綜保區的跨電企業開始通過“單一窗口”跨境電商公共服務平臺申報跨境電商單證。自“單一窗口”跨境電商公共服務平臺運行以來,跨電企業已通過平臺申報9610、9710、9810業務累計825萬余票,累計出口額10.42億人民幣。